自考“心理健康教育”復習資料(1)

  • 發(fā)布時間:2024-09-15 16:21:23
  • 來源:本站整理
  • 閱讀:
導讀:
  一、解釋名詞
  1、健康: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tài)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即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三個方面的完滿狀態(tài)。1989年該組織又在健康的定義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內容,使健康的含義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種心理功能狀態(tài),即能夠使人們所具備的全部心理

一、解釋名詞

1、健康: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tài)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即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三個方面的完滿狀態(tài)。1989年該組織又在健康的定義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內容,使健康的含義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種心理功能狀態(tài),即能夠使人們所具備的全部心理潛能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理想狀態(tài)。

3、心理問題;指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外部影響或內部失調而引起的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現象。

*4、心理障礙;是心理功能發(fā)生局部障礙的表現,其原因多與自我調節(jié)水平下降有關。

*5、心理疾?。皇切睦砉δ艹霈F嚴重障礙的表現,通常是因為外部刺激過強或心理嚴重失調所致。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衛(wèi)生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體現。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保證。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7、心理壓力;指因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而導致的那種緊張、焦慮感以及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應激反應狀態(tài)。

*8、心理應激;指人們在壓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時的身心反應。

*9、挫折(心理挫折);指個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自認為難以克服的障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或情緒反應。

*10、合理化;主要是通過尋找各種理由和借口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如貶低目標(酸葡萄機制);美化結局(甜檸檬機制)、推諉責任等。

*11、否認:這是對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種鴕鳥政策,即不承認態(tài)度,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12、投射;即將引起壓力和沖突的焦慮感以及深層的需求與動機轉嫁到其他人身上以減輕自身壓力的方式。

*13、幻想;即通過幻想或想象的方式來暫時滿足一下在現實中無法滿足的某些需要的調節(jié)方式。

*13、固執(zhí)行為;指堅持某些明知無效甚至有害的反應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調整。

*14、攻擊行為:比如受到別人的指責后馬上反唇相譏,甚至惡語傷人,這是直接攻擊;假如此時意識到這種言語侵犯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危害,于是將供給矛頭轉向與之有關的其他目標,這叫間接攻擊;如果受挫折是一個性格內向、比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擊矛頭指向自己,這是自我攻擊。

*15、壓抑行為:指運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和不理智的行為,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傷害的反應方式。

*16、替代行為;就是尋找新的目標來代替原有目標,借以不長遠目標未能實現所造成的心理損傷。

*17、升華行為:是將挫折感受轉化為一種奮發(fā)上進的動力的反映方式。

*18、逃避行為:這是一種想方設法躲開挫折行徑的反映方式。

*19、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具有三個特征:絕對化、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

*20、自我效能感:指對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種主觀體驗。

*21、自我質辯:即同自己的完美主義要求進行辯論,從中發(fā)現不合理之處。

*22、角色互換:即把那些要求別人的期望標準用到自己身上,體會一下被別人苛求的感受。

*23、情感: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應。

*24、情感的兩極性:人的任何一種情緒與情感體驗都有性質上完全相反的兩種表現,高興與生氣,喜歡與厭煩等。

*25、心理換位:試著把自己置于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你就會發(fā)現對方有它的道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