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實驗中的各種變量(含第二節(jié))
*主試就是實驗者即主持實驗的人,他發(fā)出刺激給被試,通過實驗收集心理學的資料。
*被試,也叫受試,就是實驗對象,接受主試發(fā)出的刺激并作出反應。
一、#◎自變量即刺激變量,它是由主試選擇、控制的變量,它決定著行為或心理的變化。
#當自變量的水平(數量)有了變化而導致行為的變化,我們就說行為是處在自變量的控制之下,或者說,自變量是有效的。
#※自變量的種類:
(1) ※刺激特點自變量:刺激的不同特性會引起被試不同的反應。我們把這類自變量稱為刺激特點自變量,由主試選擇被試的刺激。
(2) ※環(huán)境特點自變量:進行實驗時環(huán)境的各種特點,如溫度、是否有觀眾在場、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為自變量。時間這個環(huán)境特點自變量,在暗適應過程中,時間是一個最重要的自量。時間這個自變量在記憶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無時不在,你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不用時間作自變量的記憶實驗。由主試選擇。
(3)被試特點自變量:一個人的各種特點,如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內外傾個性特征、左手或右手為利手、自我評價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為自變量。對于被試特點自變量,主試只作選擇而不能改變它。
(4)暫是造成的被試差別:被試的暫時差別通常是由主試給予不同的指示語造成的。
二、◎因變量即被試的反應變量,它是自變量造成的結果,是主試觀察或測量的行為變量。
※因變量的可靠性?
答:1. 因變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試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應該得到相近的結果。如果同一被試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有時(結果)得分很高,有時得分很低,我們說,這種因變量(或測量被試反應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
2. 因變量的有效性即效度。效度:當自變量的確造成了因變量的變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種因素造成因變量的變化,我們就說這種因變量是有效的。
3. 如果因變量的變化不是由自變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我們說這種因變量是無效的,或者說,產生了自變量的混淆。
4. 因變量的敏感性。敏感性:自變量發(fā)生可以引起相應的因變量的變化,這樣的因變量是敏感的。如果自變量的變化不能引起相應的因變量的變化,我們說這樣的因變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變量有兩類典型的例子:一類叫高限效應。高限效應: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數量)的自變量都獲得很好的結果,并且沒有什么差別時,我們就說實驗中出現了高限效應。另一類不敏感的因變量的例子是低限效應。低限效應: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于困難,所有不同水平的自變量都獲得很差的結果,并且沒有什么差別時,我們就說實驗中出現了低限效應。
三、控制變量就是在實驗中應該保持恒定的變量。
如果應該控制的變量沒有控制好,那么它就會造成困變量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選定的自變量與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變量的變化,這就叫自變量的混淆??刂谱兞烤褪菨撛诘淖宰兞俊?/p>
四、多于一個自變量的實驗
*心理學研究常常同時選用兩個到四個自變量進行實驗,優(yōu)點如下:
1. 做一項有三個自變量的實驗比分別做三個實驗的效率要高。
2. 做一項實驗比分別做三項實驗易于保持控制變量恒定。
3. 也是最重要的,在幾個自變量同時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實驗結果比從幾個單獨實驗所概括的結果更有價值,更接近生活實際。
*一項實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量,當一個自變量的效果在另外一個自變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樣時,我們就說存在著(自變量的)交互作用。
補充幾點:
(1)自變量至少是兩種水平存在的,換句話說,自變量不能只有一個水平。
(2)當把實驗結果作圖表示時,只有一個自變量的實驗,自變量總是用橫坐標表示,因變量永遠用縱坐標表示。如果實驗包括兩上以上的自變量,那么一個自變量用橫坐標表示,其余自變量畫在圖上,因變量永遠用縱坐標表示。
(3)交互作用反映在圖中,表現為圖中的線是交叉的。如果圖中的線是平行的,就說明該實驗不存在交互作用。
第二章 實驗設計
第一節(jié) 組間設計與組內設計
★◎組間設計就是把數目相同的被試分配到自變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變量上;組內設計就是使每個被試輪流分配到自變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變量上。
*組內設計:
1. 優(yōu)點:
1) 組內設計消除了被試的個別差異對實驗的影響。
2) 組內設計用于研究練習的階段性最為理想。
3) 組內設計不需要太多的被試,因為在組內設計中研究者可以從每一被試身上獲得幾種不同的數據。
2. 缺點: 在一種實驗條件下的操作將會影響另一種實驗條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實驗順序造成了麻煩。組內設計可能會使自變量與“練習”或“疲勞”的因素混淆起來。
3. 克服方法: 為了消除組內設計中實驗順序帶來的缺點,采用兩種方法:
1) 完全的平衡方法。
2) 拉丁方方法。
*組間設計:
1. 優(yōu)點: 在于,一種自變量不會影響另一種自變量,因為每個被試只對一種自變量作反應。如果事先我們知道不同的自變量會相互作用。我們必須采用組間設計;而且,應用組內設計進行實驗以后,如果我們懷疑一種自變量可能會影響另一種自變量,我們就可以采用組間設計重新實驗以驗證組內設計的實驗結果是否可靠。
2. 缺點:在于,分配到各實驗條件下的被試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這樣,那不同實驗條件的差異也可能是由于被試的差別引起的。
3. 克服方法: 為排除各實驗條件下被試的差異,即克服組間設計的缺點,介紹兩種方法:
1) 匹配被試。匹配被試就是對全部被試進行預備測驗,測驗的性質與正式實驗的性質是類似的,或者說是相關的,然后按測驗成績均勻地形成組(有多少實驗條件就分多少組)。
2) 隨機分配被試。一個更常用的消除組間設計中各組被試差異的辦法就是隨機選取被試到各組中。
組內設計和組間設計實驗設計小結P25表:
組間設計 定義 優(yōu)點 缺點 克服缺點方法
一組被試只在一種實驗條件下進行實驗。 實驗條件互不干擾。 不同組之間被試的差別可能與自變量混淆。 怎樣分配被試?
匹配與隨機化。
組內設計 每一被試都在不同實驗條件下進行實驗。 被試的差別不會與自變量混淆;節(jié)省被試。 實驗順序造成各種實驗條件相互干擾。 怎樣分配自變量的順序?
完全平衡與拉丁方法。
六、混合設計
為何用混合設計,用具體實驗說明?(P - 頁實驗)
一般說來,如果一種自變量很可能會影響另一種自變量,那么對這些自變量按組間設計安排,其余的自變量按組內設計安排。
第二節(jié) 實驗中注意幾個問題
*實驗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1. 防止混淆自變量。
2. 防止實驗者效應。
3. 幾種不恰當的實驗設計(被試接受自變量的影響后測驗,想了解自變量的影響;控制組與實驗組不屬于同一總體;沒有控制好控制變量)
*兩種物體相互比較只能用組內實驗設計不能用組間。
*混淆自變量:對一些應該控制的變量沒有控制好,以至實驗結果無法解釋。
*實驗:測試顧客到底喜歡哪種飲料?
有效的實驗設計應該是這樣的:兩個杯子一模一樣,既沒有字母,也沒有任何其他不同的標記可以讓被試看見或摸得到,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分別倒進兩只杯里。一半被試先飲可口可樂,然后飲百事可樂;另一半被試先飲百事可樂,然后飲可口可樂。這樣的實驗安排就不存在喜歡字母的問題了,而且,實驗順序的效應也抵消了。
*實驗者效應:在實驗過程中,如果主試對被試的正確反應流露出贊許的神情,那是不好的。因為這等于告訴被試正確答案,實驗也就失掉了它的意義;同樣的,對錯誤的反應表示不快也同樣有害。這些稱為實驗者效應。
第三節(jié) 因素設計及其數據處理(略,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