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北大“心理學史”串講資料(11)

  • 發(fā)布時間:2024-09-15 16:21:23
  • 來源:本站整理
  • 閱讀:
導讀:
  二、勒溫的心理學與其場論
  1.簡述勒溫的場論
 ?。?)他認為人就是一個“場”,人的心理活動也是在一種“心理動力場”中發(fā)生的,人的行為由場決定的。心理動力場主要是由于個體需要和他的心理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關系所組成。所謂心理環(huán)境是指對心理事件實際發(fā)生影響的環(huán)境,不是單純的地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是和一個人的

1.簡述勒溫的場論

(1)他認為人就是一個“場”,人的心理活動也是在一種“心理動力場”中發(fā)生的,人的行為由場決定的。心理動力場主要是由于個體需要和他的心理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關系所組成。所謂心理環(huán)境是指對心理事件實際發(fā)生影響的環(huán)境,不是單純的地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是和一個人的需要相聯(lián)系的生活空間。

(2)他認為心理學主要是研究行為,行為只是由現在的場決定,不隨過去或將來而改變。他為行為所規(guī)定的公式是B=f(P.E)。B代表行為,P代表人,E代表環(huán)境,即行為是人和環(huán)境的函數。人的行為是行為者本人和他所處的環(huán)境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函數。

2. 1939年勒溫和李匹特與懷特等人共同研究了有關領袖的問題。他們以男孩為被試,分成三組,每組5人,并訓練3個成人擔任領袖,一個稱為獨裁類型的領袖,一個放任類型的領袖,一個則成為民主類型的領袖。他們分別領導各組兒童從事他們所愛好的工作。結果表明,民主的領導方式好,獨裁次之,放任最差。

第十九章  現代西方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及相關學派

第一節(ji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十九世紀,精神病學中有兩種思想派別:肉體派和精神派。肉體派認為,腦器官的阻礙是行為異常的原因。精神派則主張從精神或心理方面尋找原因。

隨著精神病治療工作的發(fā)展,更多的人逐漸相信,情緒緊張比腦部損傷更易引發(fā)異常行為。

一、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

1. 弗洛伊德17歲進入大學預科;1873年開始醫(yī)學生活;1881年獲醫(yī)學博士學位;1885年到法國跟精神病學家沙科學習;1895年,布雷爾和弗洛伊德合作出版了《關于歇斯底里的研究》,這本書常被看作是精神分析的正式起點

2. 弗洛伊德不僅用他的精神分析學說治療精神病人,而且還用他的學說去解釋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宗教與倫理道德。

二、基本概念

1.無意識: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包含著兩個主要的部分:意識和無意識。無意識部分是不能被人意識的,它包括人的原始本能沖動,以及被壓抑的欲望。

2.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

①他將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層,最低層是本我,相當于前面提到的無意識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最難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類本能的性的內驅力和被壓抑的習慣。

②自我:它的任務是參考現實調節(jié)本我,即按照現實原則進行操作。

③超我是由自我分出的。它代表社會規(guī)范的內化。

④弗洛伊德認為,以上三部分如發(fā)展平衡,就是一個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個變態(tài)人格。

3.情結:這種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壓抑在男孩就成了戀母仇父的情結(伊迭帕斯情結),在女孩就成了戀父仇母的情結。情結是指在無意識內挾有情感力量的觀念集團。

4.升華:弗洛伊德認為,當本我的幼年性欲望找不到滿足的出路時,有些正常人,尤其是那些有天才的人,就會朝好的方面轉化,如轉向藝術。科學。文化等方面,通過人類高尚的文化活動,使被壓抑的欲望得到滿足,心理能力得到移用,這就是升華。

5.移情:這是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分析治療過程中的一種現象。病人接受治療以后,對醫(yī)生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興趣。

三、弗洛伊德的影響與局限

影響: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治療方法雖然沒有嚴格的科學性,但人們從他的醫(yī)學實踐中似乎直接地感到其體系中有某種合理的東西。他的理論與方法對精神病學和臨床心理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實驗心理學也有相當的重要意義。

2.無意識的動機作用以及兒童期經驗對人的心理與人格的影響由于弗洛伊德的強調和重視才被世界人所認識。

3.不僅如此,弗洛伊德的理論對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如文學。藝術??茖W。宗教等都有所啟迪和促進。

局限性:他對無意識作用的過分強調,以及他的泛性論觀點都與客觀事實相去甚遠,如他把精神癥的病因和行為的主要動機通通歸結為被壓抑的性欲,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批評。

第二節(jié)  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

一、補償作用:

1.補償作用:阿德勒不同意弗洛伊德關于動機的原始基礎集中于性因素的說法。他認為人的自卑感是行為原始的決定因素。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在早期的生活中,都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弱點。這種意識使人多產生一種自卑的情結,這種情結將使人努力去補償和做出過分的補償。

二、生活風格:阿德勒認為,人的崇高的目標——追求優(yōu)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點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事實上每一個人都發(fā)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為方式——這就是他所謂的生活風格。

第三節(jié)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1.個體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

榮格認為無意識有兩個層次。緊接意識下面的一層是個體無意識,它同一切沖動。愿望。模糊的知覺以及無數的其他經驗所組成。這些知覺經驗不是被壓抑,就是被忘記了。

個體無意識下面是集體無意識,這個最深的意識層次是個體所不知的。它包含著遠祖在內的過去所有各個世代所積累起來的經驗的影響。集體無意識不反映個體的歷史和經驗。但在相當程度上卻反映著人類的經驗。因此,每一個體都是人類進化發(fā)展過程中,文化積累的儲藏所。

第四節(jié) 新精神分析學派

1.霍妮所研究的是神經病人的性格結構。她認為兒童由于童年期所遭受的不利待遇而形成了心理焦慮的壓抑,為了尋求出路而發(fā)展成神經病傾向。

2.沙利文:人際關系學說。人格就是那些經常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只有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他們顯示著人的生活方式。人格是一個中間變量,從人與其他人和物的關系行為中能推論得到。

3.卡丁納:文化與社會的變化為檢驗和發(fā)展人格理論提供了最良好的自然主義背景,同樣,人格的形成又給予社會、文化的傳遞及發(fā)展以深遠影響。

第五節(jié)  麥獨孤

1.他是一個最早將心理學定義為行為科學的人。

2.1908年他出版《社會心理學緒論》。書中用“本能”稱呼基本動機。

3.情緒和情操他認為,另有一種改變本能的方式,即幾種本能的情緒核心以一事物為對象結合起來,形成情操。情操是情緒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現,它們往往在人的行為中起著很大作用。

第二十章 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新發(fā)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

1.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fā)起者是馬斯洛,還有哥爾德施泰因。羅杰斯和梅。

2.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研究的主題,是人的本性及其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于兩大傳統(tǒng)心理學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的理論。

3.梅認為把惡的產生歸因于環(huán)境是說不通的,他問道:如果說惡是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的,環(huán)境又是誰造成的?難道環(huán)境不正是人自身,不正是象你。我。他這樣的人造成的嗎?他認為,人本主義運動的最大弱點就在于它對惡的問題認識不足,忽視惡的問題等于助長惡的發(fā)展。

梅著有《愛與意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