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自考“公共經濟學”串講筆記(7)

  • 發(fā)布時間:2024-09-15 16:21:23
  • 來源:本站整理
  • 閱讀:
導讀:
  (二)公共產品的供給——P32-42
  1、私人部門生產公共產品的效率
 ?。?)相關概念
  ①需求曲線——對應每一價格水平,人們愿意購買的產品數量的曲線。  ?、谶呺H收益——指的是銷售量增加1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收益的變化。
 ?、巯M者剩余——指消費者為了得到某種產品所愿意付出的價格與他實際付出的價格之間

(1)相關概念

①需求曲線 對應每一價格水平,人們愿意購買的產品數量的曲線。

②邊際收益 指的是銷售量增加1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收益的變化。

③消費者剩余 指消費者為了得到某種產品所愿意付出的價格與他實際付出的價格之間的差額。

④無謂損失 既沒有被生產者得到、也沒有被消費者得到,更沒有被政府或任何一個社會群體得到的社會福利凈損失,在經濟學中被稱為 無謂損失 。

(2)私人部門生產公共產品的低效率(eg:P33,大橋的通行數量)

2、政府提供的私人產品

(1)兩種情況

①某些私人產品即使由政府提供,也不會造成太大的無謂損失;

②政府為了實現社會公平,采取統一提供某些私人產品的方法。即給所有人提供同樣數量的產品。

(2)免費供應與無謂損失

政府只會免費供應 不造成太大無謂損失的私人產品,即需求價格彈性較小的產品。

eg:必需品與奢侈品在需求彈性方面的區(qū)別

①生活必需品,如食鹽等,它們的需求彈性一般較小,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較遲鈍。它的需求曲線就比較陡峭,表示價格的變動只能引起需求量的一點變化;

②奢侈品需求彈性較大,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較敏感。它的需求曲線較平坦,表示價格的一點變動就會引起需求量的顯著變化。

(3)免費供應與社會公平

政府為了使人們能夠公平地消費某種私人產品而代替私人部門進行生產與分配行為。不造成太多的效率損失(eg:九年義務教育)

3、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

(1)庇古均衡

英國經濟學家庇古首先提出了資源在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之間進行最優(yōu)配置的問題。

庇古的基數效用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從公共產品的使用或消費中得到一定的滿足,這是正效用;如果讓他為公共產品的生產而納稅,那就是負效用(機會成本 為了得到該事物而不得不放棄的東西)。對于每個人來說,當公共產品帶來的邊際效用等于納稅產生的邊際負效用時,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就實現了;并且在這一均衡狀態(tài)下,個人預算內所有的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都達到了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

(2)公共產品的有效定價原則

每個消費者面臨相同的產量和不同的價格,公共產品的總價格等于生產邊際成本,也等于每個消費者支付價格的總和,即PA+PB=P=MC.

公共產品的價格就是稅收;采取誰受益多,誰多繳稅(稅收的受益原則)

歷年試題9:(2010.4單選題)公共產品的價格實際上是( )

A.公債 B.政府財政支出

C.政府部門收費 D.稅收

[答案]D

[解析]該題考查對純公共產品價格的理解。公共產品的價格就是稅收,以向全體使用者征稅來支付公共產品的生產成本;正確答案是D.參考教材第41頁。

(3)林達爾均衡

①是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按照自己所獲得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邊際效益大小,來捐獻自己應當分擔的公務物品或服務的資金費用,則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供給量可以達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②核心問題:是雙方討價還價過程中的偏好顯示問題。

(4) 虛假的均衡

①對于公共產品,如果無論付費與否,他都能得到數量相同的產品,因此他可以拒絕支付任何費用,每個人都發(fā)出虛假信號,致使所產生的公共產品供給均衡水平遠遠低于社會最優(yōu)水平;

②如果不論消費者對公共產品的需求是高是低,其支付價格都不受影響,人們就會夸大自己的需求,導致公共產品的供給過度,供給水平遠遠高于社會最優(yōu)水平。

(5)混合品,是既有公共產品性質,又有私人產品性質的產品。如教育、保健等。

相關閱讀